skip to main |
skip to sidebar
艋舺剝皮寮 ( 11/11/2009)
剝皮寮~~~剝皮寮~~~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,著實嚇一跳。剝皮?一定是剝什麼東西的皮吧???!剝樹皮嗎??剝蛇皮嗎?(台灣蛇很多,華西街也有當街殺蛇剝皮)?一想到動物就有更多聯想,會是什麼獸皮?甚至我還想到會不會是日據時代的監獄?剝人皮的酷刑??.........當我把這個疑問提出來時,我那一群,土生土長在台北一甲子,六十歲的小學同學們。嘿~~七嘴八舌~~竟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猜想。這下可好,引來更大的興趣。班長一聲號召,有疑問,就要求瞭解。來去,來去,咱來去看嘜影~~~招招耶~~來一趟"剝皮寮"之旅,以探究竟。
11月11日上午11點在捷運龍山寺集合。先去掃街一下,也是有計劃喲,按圖索驥,挨家挨店的吃它一圈。(**吃的這部份,另文介紹**)1:30pm在吃飽喝足了才開始走進剝皮寮的故事。我們這麼一大夥人,當然也事先安排了有專家導覽。原先不知道為何要分上半部和下半部。兩名不同的解說員。後來才知道這兒分由兩個不同的單位掌管--文化局和教育局。分成東段和西段,文化的部份精心地保存古蹟,甚至古樹。可供老公公,老婆婆們來此流連憑弔找回憶。教育的部份是利用各種文字,圖片,影片介紹。講古早,古早故事的方式給小孩子們知道。而我們正好是介於中間的年紀層。一個下午走來很有感覺,泉湧般的迴響是因為我們曾經參與過某一段歷史。我們使用過的課桌,書本,算盤,黑板,...。服用過的藥包,青草茶。嘀答的老時鐘,古董收音機,茶壺,校鈴,太多太多在腦海深處的東西。抽絲剝繭找回我們小學時發生過的趣事,導覽的周小姐,比我們還年輕,她解說時,我們還幫忙補充.....吱吱喳喳說個不停。實在有趣。在這同時我們也看到了我們的父母,祖父母的身影。剝皮寮的故事也就是光陰的故事。我們曾經走過。
剝皮寮老街,就位於今日萬華老松國小的南側,地址為康定路173巷,老街北側的街屋與 老松國小校園僅一牆之隔,南側的街屋則緊臨廣州街。百多年前這裏曾是商業交易熱絡區曾經和台南,鹿港齊名。~~~" 一府(台南府),二鹿(鹿港),三艋舺"~~ 艋舺就是現在的萬華。
剝皮寮老街能夠保存完整,並非當年政府有意保存,是歷史的幸運使然。在1945年,這段數百公尺的街道,被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園預定地,不得增建或改建,就這樣意外被完整保留下來。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六年前(2003年)成立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的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。在2004年,該街東段部分也整修成歷史街道區,雖然剝皮寮在今年(2009)八月底正式對外開放。但我們去參觀時,有些地方仍然圍起來,還在作最後的裝飾工作。在緊鄰老松國小的西段部分,仍維持瘢剝頹圮的老舊模樣。
至於為何叫"剝皮寮"?? 這個地方曾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名稱。" 福皮寮街 "," 福地寮街 "," 北皮寮街 ", " 剝皮寮街 "," 剝皮寮老街 ".....—— 後來,學者考究「剝皮」地名,則認為「剝皮」與「北皮」台語同音,應是由此衍生而來的。至於起源為何, 已難考證,而沒有定論。~~~ OK, 原來沒有什麼驚奇駭聞的事。
剝皮寮是台北市境內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,真的是值得一遊。我們更幸運,能邀約了相識五十年,一同走過半世紀的老同學們,來一趟歷史回顧,重拾童年,共享樂趣,再添記憶一樁,福氣啦!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